物流基礎平臺是物流企業從事物流業務、提供物流服務的最基本條件,主要包括倉庫、配送中心、場站、停車場、信息網絡設施等硬件設施建設,也包括各類運輸工具、裝卸搬運機械、自動化作業設備、流通加工設備、信息處理設備等各種硬件設備。對于大型公用物流服務場所或設備,物流企業可采用租賃、共建等方式加以利用;對于常用設施設備,企業宜根據經營戰略、業務范圍與規模,在技術先進性方面采取適度超前的策略進行購置。
現代物流平臺的構建,實際上是企業在環境變化中進行企業資源整合、企業流程改造、企業管理創新的一個動態過程。物流管理平臺構建與完善雖然是一個漸進式發展過程,但是物流平臺的構建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征與要求,其構建必須符合系統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發展趨勢與基本要求。
系統化。物流管理平臺構建首要要求就是各子平臺的相互協調、互相對接,形成一個一體化、有機化的網絡,最大程度提高整體效能,發揮出“1+1>2”的平臺效應,并且系統應具有根據企業環境進行自組織與自適應的功能;同時,物流管理平臺的系統化還體現為自成體系,又能與城市或區域物流網絡進行無縫對接,實現系統與系統之間的有效融合。
智能化??s短響應時間、提高判斷科學性、降低經營成本等都與物流管理平臺的智能化有著密切關聯。對于物流企業而言,客戶需求響應、訂單生成、運輸時限預警或者庫存監控、自助結算等方面的智能化要求尤顯突出。物流管理平臺的智能化建設一者要求企業購置更為先進的儀器設備;二者要求企業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提高對物流設施設備的應用或管理能力。
柔性化。物流科技發展、市場需求變化、企業業務轉型等都會相應引起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變化,包括組織結構、管理平臺、文化制度、經營模式等變化。物流平臺構建的柔性化即要求物流企業能適應實際需要,自動調整物流管理子平臺的兼容性、功能的自動擴縮性、平臺的對外適應性。
物流標準包括現代物流術語標準、包裝標準、卡車標準、集裝設備標準、貨架標準、商品偏碼標準、商品質量標準、信息交流標準、倉庫標準、作業標準等,歸結為設備標準、物流技術標準化、物流管理標準化。物流標準化是物流企業實現與同行企業資源共享、業務對接與合作的關鍵前提條件;是縮短業務處理時間、減少交易成本的,進而提高物流服務效率與效益的有力工具;也是物流企業提升企業競爭力、拓展物流業務市場,進而走向國際化的必定要求。物流標準平臺的建設主要要求企業以系統為指導原則,配備標準化的設備設施、采用國內外通行的信息處理方案或數據傳輸協議、應用標準的物流產品管理策略。